“以前小區看著特別荒涼,路面坑坑洼洼的,破損嚴重,下雨天到處是積水;小區部分綠化地、空地成了垃圾堆,雜草叢生。進行整改后,路面平坦寬敞,墻上懸掛著‘創文’宣傳展板,小區內干凈整潔,住在這里很舒心。”1月2日上午,記者在市區黃河路農業局家屬院采訪時,居民彭先生高興地向記者講述該家屬院改造后的新變化。
小區改造前后變化大
記者了解到,該家屬院建于上世紀九十年代,現有居民192戶。改造前,該小區公共設施年久失修、綠化缺失、道路破損嚴重;小區管理也存在諸多漏洞,外來車輛和人員隨意進出小區,小區里經常發生盜竊事件。“外面的車輛可以隨意開進小區停放,小區車位本來就不多,小區業主晚上回來都沒車位了。”居民陳先生說。
沙北街道嵩山社居委主任周芳告訴記者,去年農業局家屬院被列為老舊改造治理小區之一,并于去年8月開始進行整治改造,清理小區內垃圾、雜物,對破損道路鋪設瀝青、施畫標線,對房屋外墻進行維修和粉刷,完善小區綠化設施,設置“創文”宣傳展板等。“改造后,小區告別了臟亂差,環境變好了,吃完飯到小區內散散步,生活舒心多了。”居民張女士告訴記者。
營造濃郁文化氛圍
如今,走在農業局家屬院,路面干凈整潔,車輛停放規范有序,化糞池全部用水泥板蓋頂,聞不到一絲異味。
同時,沙北街道嵩山社居委在營造該小區的文化氛圍上下了不少工夫。除了在墻壁上懸掛“創文”宣傳標語、標牌,還制作了各種很接地氣的文化展板,把孝老敬親等傳統文化內容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。
“在小區內設置文化墻,讓居民隨時隨地接受文化熏陶,營造了濃厚的文明創建氛圍,使小區居民都積極參與到‘創文’工作中。”周芳說。
責任編輯:翟柯